@沿海省市:海上风电将迎来爆发增长

来源:中国环境网 | 2022-04-24 10:56:47 |

4月22日,一份《GE中国能源转型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详细剖析中国能源转型现状和转型之路。

能源转型是减排抓手

新冠疫情暴发以后,绿色转型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纷纷提出了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宏伟蓝图。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部门2050年净零排放路线图》指出,能源部门占当今温室气体排放的约四分之三,是缓解气候变化恶劣影响的关键。

白皮书指出,能源领域的排放是中国最大的碳排放源,能源转型也因此成为最重要的减排抓手。在保障能源稳定,甚至是递增供应的前提下,逐步转变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立足点。考虑到转型要“稳”,比煤电排放更低的天然气发电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将是转型期间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能源。

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总裁向伟明表示:“中国的高煤能源结构、城镇化发展及较短的转型周期,使得能源转型这一任务必须兼顾经济性和稳定性。”

海上风电提速

长期来看,电力结构的清洁化转型仍是大势所趋。

受能源资源禀赋的影响,目前煤电仍在中国电力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正在加大电力结构调整力度,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29.8%,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正逐步成为新增电源装机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1年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169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总装机达到2639万千瓦,跃居全球第一。

白皮书指出,中国海上风电将依托技术的进步迎来高速发展期,为此海上风电生态圈建设也正被越来越多的沿海省市作为能源转型的重点项目。

2021年和2022年初,全国各沿海地区海上风电规划及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其中广东、山东、浙江、海南、江苏、广西等地区已初步明确其海上风电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国海上风电规划总装机量超100GW,伴随着海上风机价格不断下探及施工成本逐步降低,海上风电在“〸四五”阶段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可或缺的调节性电源

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供应的主体,不可忽视的是其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将给能源的“保供、稳供”带来新的挑战。

白皮书强调,以灵活、清洁、高效为特征的天然气发电、抽水蓄能等的调节性电源,将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其中,灵活、清洁且稳定的燃气发电,特别是燃氢机组将在煤电有序退出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清洁、低碳替代电源。同时,抽水蓄能作为中国目前调峰电源中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选择,在未来十年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此外,交通领域的减碳是白皮书关注的另一个议题。当前,交通运输业占中国二氧化碳来源的8%,位列电力行业和工业之后,排名第三。白皮书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满足便捷和低碳的交通系统建设将是衡量航空、铁路、公路建设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可再生能源 电力供应 减碳减排